一场秋雨一场寒
摘完桃子、猕猴桃
又到摘龙眼的时候了
龙眼一直是丰都人民的大爱
颗颗果肉圆润香甜
咬上一口汁香浓郁
而且采摘价格又便宜
说不动心,那绝对是假的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
兴义镇龙眼基地
眼下正是龙眼成熟采收时节,不论是被重庆市命名为“龙眼之乡”的兴义镇,还是名山、湛普、高家等沿江两岸的其它龙眼种植乡镇(街道),果农们都忙碌了起来。
有的将采摘的龙眼运到市场上销售,有的就地“现摘现卖”,还有的利用交通便利条件,讲好价格后,让顾客自行到地里采摘。但无论是哪种方式,对果农来说,就是尽快把龙眼卖出去,并卖个好价钱。
果农销售龙眼
“以前,我镇种植龙眼树的农户并不多,效益也不显著。自三峡水库蓄水后,为帮助村民特别是后靠移民增收,镇上才开始大力发展龙眼产业。截至目前,长江、泥巴溪、杨柳等沿江各村90%以上农户家种植有龙眼树。”兴义镇宣传委员江素萍说。
兴义是我县龙眼种植最早的乡镇之一,而该镇龙眼是以泥巴溪村为发源地,逐步扩展到长江、杨柳等沿江各村。兴义镇也因此成为我县龙眼产业核心区。
“我镇龙眼产业的规模发展有三次机遇,一次是年的移民扶贫项目,一次是年的绿化长江工程,一次是森林工程。目前,全镇共栽植龙眼树达1万亩左右,基本形成了海拔米以下的长江库岸产业带。”江素萍说。
在兴义镇的示范带动下,近年来,我县长江两岸的高家、湛普、名山等其他乡镇(街道),也把龙眼作为库区移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截至目前,全县累计种植龙眼树面积5万亩。龙眼产业也因此被纳入我县"1+6+X"产业体系中的"6"之一,填补了库区产业空虚化。
果农采摘龙眼
据了解,在兴义镇泥巴溪村,有10多株盆口粗的老龙眼树,几乎年年挂果,每株树龙眼产量在公斤以上,卖果子的收入可达0元左右。
该村种植的龙眼树,大多是从福建引进的大乌元、石硖、九月乌等优质品种,这种龙眼具有果大核小、肉厚、清香的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也有从四川泸州引进的玉玲珑、蜀冠、泸丰等品种,同样具有颗粒硕大,肉脆香甜、果肉透明,不流汁等优点,而且产量较高。
“一株成年龙眼树占地虽然只有几平方米,但它创造的产值却是几百上千元。”汶溪村村干部谭金刚说,该村沿江村民几乎家家户户种植有龙眼树,总面积达亩,在大年正常挂果的情况下,总产量可达到吨,实现产值万元。
略算了下,全县5万亩龙眼树,按亩均产量公斤计算,待全部挂果盛产后,预计总产量可达到5万吨,年产值就是3亿元左右。
龙眼果实挂满枝头
俗话说“三分栽种、七分管养”
近年来,随着我县龙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果农却是亦喜亦忧,喜的是龙眼树成了“摇钱树”,成为家中的主要收入来源;忧的是,部分龙眼品质较差,加上集中上市,没有竞争力,卖不起价钱,增产不增收。
针对这一问题,龙眼种植乡镇(街道)的农服中心,每年都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果农加强果园管理,包括修枝、疏花疏果、施肥、杀虫等,重点是对果园内的老品种进行嫁接改良,并淘汰部分老化的品种。
龙眼销路也是摆在果农面前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各龙眼种植乡镇利用淘宝网店,通过电商平台向外地大力推销龙眼,破解了果农销路难题。“丰都龙眼”是兴义镇注册的商标,还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证书。
目前,丰都县正在引进龙眼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进一步做大做强龙眼产业使其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破解库区产业空虚化的主导产业
记者:李达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