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诵持竹窗随笔龙眼效法养生 [复制链接]

1#

金莲禅寺

慈悲利生,不忘初心

善巧弘扬佛法,利益一切有缘众生

从今日开始,经典诵持和大家一起学习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演莲法师注译)。

——-10-8

龙眼

(双林寺艺术)

宗伯陆公①寿九十七而嗜龙眼,龙眼遂价贵一方。又吾乡一老叟,寿逾宗伯六载而嗜蒸豚。二老母,一嗜米饮,一嗜川椒,寿俱九十以上,旁观者复效法之。又一老人,清晨服蜜汤一杯,倘其永寿,而诸蜂乏食矣!
  嗟乎!摄生虽君子所不废,而死生有命,圣谟洋洋②。故夫子仅登古稀,岂其养生之无物。颜渊早夭三十,将无箪食以伤生。而有耄耋期颐③负贩于道路者,曾饘粥之不继者也。则知宗伯以积德延寿,龙眼何与焉,又况乎金仙氏④之长生也。
  ①宗伯陆公:宗伯,官名。古代称礼部尚书为大宗伯,礼部侍郎为小宗伯。陆公,即陆树声,明朝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万历初,官至礼部尚书。为人持正,宽容乐善。享年九十七岁,卒谥“文定”。②圣谟洋洋:语出《尚书·伊训》。谟,如器之有模,立之于此,万世之所取正。洋洋,形容美善。③耄耋期颐:耄耋,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期颐,指人活到一百岁。④金仙氏:指佛。据《稽古略》上说:“宋徽宗宣和元年,诏改佛为大觉金仙。”
  
  大宗伯陆树声活到九十七岁的高寿,有人打听到这位陆老先生平常爱吃龙眼,因此该地龙眼涨价特别贵。又我家乡有一老大爷,寿数比陆宗伯还多六岁,而他平常爱吃蒸豚;还有二位老大娘,一位爱喝米汤,一位喜食川椒,寿数都在九十岁以上,也有不少旁观的人效法他们的饮食习惯;又一老人,每天清晨起来服蜜汤一杯,假使也能得永寿,恐怕连蜜蜂也将没有蜜可吃了!
  唉!保养身体虽然也是君子所重视的,然而死生有命,圣人立模堪称美善。即便孔夫子也只是活到古稀之年,难道是他没有养生之物可吃吗?孔夫子的弟子颜渊(即颜回)早逝,仅活至三十岁,莫非因箪食而伤生?可是世间也有活到七、八十甚至上百岁,仍挑着担子出门做小本生意,而他们平常却是连稀饭都吃不饱的人。由此可知宗伯陆公是因为平常积德而延寿,与吃龙眼并没有什么关系?又何况佛还有长生不死的法门呢。附文:长生不死的法门——净土宗念佛法门
  昙鸾在研读佛经的过程中,因感《大集经》词义深奥,意欲注解,未成染疾,遂辍笔求医。一日行至汾川秦陵故墟(今山西文水、交城两县交界处),睹异征,病遂愈。深感生命脆危,人生无常,发愿求长生之术,以完成自己修习佛法的弘愿。时闻南朝隐士陶弘景精研神仙方术,即往江南寻访。至建康,与梁武帝在重云殿谈论佛性,深得赞许。不久去茅山从陶弘景学修仙术,得《仙经》十卷而返。北归途中,于洛阳遇印度高僧菩提流支,请教「佛法中颇有长生不死法,胜此土仙经者乎?」菩提流支回答说:「是何言欤!非相比也。此方何处有长生法?纵得长年,少时不死,终更轮回三有耳。」并把一部《观无量寿经》授予昙鸾说:「此大仙方,依之修行,当得解脱生死。」昙鸾接受此经,将所携《仙经》焚烧。从此,昙鸾更为专注地投身于弘法利生的事业中。(净土祖师昙鸾与念佛法门)
  问:念佛往生得何果报?无生观成得何果报?二种何者为胜?答:念佛往生得三十二相,具六神通,长生不死,超过三界,直至成佛,更不堕落,菩萨圣众共为伴侣,阿弥陀佛亲自说法。无生观成,生长寿天,经八万大劫,还堕恶道。无生观,万中无一得成就者,为不时宜。假令得成,生长寿天,不出三界。克十而论,不如净土百千万倍。(祖师大德论净土宗念佛法门)◆经典诵持|《竹窗随笔》---随笔序◆经典诵持|《竹窗随笔》---僧务杂术(杂术扰乱心性)

念佛吃素是世间第一功德事,

法音宣流,度生妙道;

五浊明灯,止恶安善;

净心阅读,敬惜慈护;

敬则获福,慢则致祸;

普愿见闻,欢喜信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