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泸州大街小巷,一场桂圆的狂欢盛宴正在上演。泸州桂圆正从田间地头穿过街头巷尾、商超平台,走进普通人家。根据泸州市经济作物站预测,今年泸州桂圆产量将创下历史新高,预计达到12万吨。
桂圆丰产了,如何搭乘社区电商、直播实现销售增量?与此同时,延伸产业链,桂圆深加工产品也在不断丰富。
社区电商、直播等多渠道销售
近日,在重庆龙头寺一小区,小区业主、泸州人小费在业主群、快递群、社区电商平台上推荐泸州特产之一——桂圆。
“都是老人在家种的,家里有七八十株桂圆树,今年的产量至少上万斤,能卖两三万元。”家住重庆龙头寺的泸州人费琴告诉记者,今年桂圆挂果特别好,家里五十年左右的老树,一株就能结果多斤。
今年桂圆丰收,价格却不理想。小费坦言,来家里收桂圆的商贩,给到自己的价格从1元左右到5元不等,而自己拿出去零售,能卖4元/斤-10元/斤不等。小费说:“我们把品质好点的果子挑出来零售,希望能卖个好价钱。”
如今,物流方便了,还能挂在网上售卖。以重庆地区为例,散卖5元/斤,运费自理;5斤50元包邮;10斤80元顺丰包邮。
近半个月来,小费一家每天凌晨4点过就起床采摘桂圆。她和丈夫是家里的采摘主力,老人和孩子则帮忙打枝、整理。当天采摘、当天发货,保证果品新鲜。“业主群里都是熟人,货好传千里,才会有更多回头客,所以必须保证新鲜和品质。”
桂圆即将大量上市,对接下来的销路,小费还是有些担忧,她希望通过更多渠道把桂圆销售出去,实在无法销售出去,就只能在家加工成干桂圆。
今年泸州桂圆迎来丰产,怎样把桂圆销出去,村民们也尝试着新的销售方式。在短视频平台上,上游新闻记者发现,不少果农通过原产地直播,让全国各地的人们看到泸州桂圆。“宝宝们,看看这个果子,个大汁多,香甜爽口……”“19.9元5斤包邮,你们要吗?”在电商平台上,5斤装泸州桂圆价格从19.9元、29.9元到90多元不等,
延伸产业链推出桂圆干、桂圆酒
桂圆属于应季水果,味美汁多,但不易保存。为了深挖桂圆产品的附加值,最大限度体现其经济价值,泸州陆续推出了桂圆干、桂圆酒等一系列桂圆产品。
“泸州桂圆经过良种高换之后,果大核小、含糖量高,既适合鲜食,也适合制干。”泸州市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站推广研究员陈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除了桂圆的品种适合制干外,传统的烘烤技艺,也是泸州干桂圆好吃的重要因素。
制作干桂圆的鲜果要个大、肉厚、果壳稍厚。剪粒是制作干桂圆的第一步,要从果梗基部剪齐,再把果粒装入竹篓,放进盛水的木桶里浸泡,一来洗干净果皮,二来使果壳变松软。接着就是“摇沙”,就因为多了这道工序,才能使制作的干果外壳不凹陷,外表颜色一致。
经过“摇沙”的桂圆,再送进焙屋进行长达个小时的停顿烘烤,每烘6个小时要翻一次面,如此反复,最终才能烤出光泽饱满、果肉厚实的干桂圆。一般情况下,8斤鲜桂圆能烤出1斤干桂圆。
除了传统工艺烘烤的桂圆干,还有桂圆酒、等桂圆产品。毕业于农业大学的刘有银,是当地不多的“科班出身”的种植户。一开始,他曾试制过龙眼果汁饮料,但口感不好,后来又尝试转向桂圆酒的研发。
“泸州有用桂圆浸高度酒的传统做法,所以我试着以桂圆为原料来酿酒。”刘有银说,用桂圆直接浸泡出来的酒因为度数太高,很少有人喝得惯,所以他在专家的指导下,以发酵酿制的方法来酿造,桂圆果酒酒精度为11%-12%,从而颇受欢迎。
泸州公开报道显示,近年来,泸州各级政府以“公司+专合社+农户”的抱团合作模式,建立起了桂圆深加工产业链,发展了桂圆干、桂圆果酒、桂圆酵素等衍生产品。
叠加效应让今年产量破记录
在泸州城区,背着背篼、开着小货车卖桂圆的农户和商贩越来越多,各大农贸市场也能看到售卖桂圆的农户身影。打开手机,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上关于泸州桂圆的直播、售卖消息时有出现。
据泸州市经济作物站推广研究员吴安辉介绍,今年全市桂圆产量有望突破前年创下的8.2万吨的纪录,预计产量将达到12万吨,产值达到7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吴安辉分析,泸州桂圆今年迎来丰产年,与气候有关。从气候上来说,今年桂圆成花期正值清明节前后,低温的气候适合桂圆成花,桂圆普遍开花好。同时,还与近年来的桂圆产业发展密不可分。
近年来,泸州不断进行技术推广,种植户对桂圆实施科学管理。比如现在推广的轮换结果技术,基本解决了桂圆大小年结果的问题。
此外,泸州市桂圆投产面积不断增加,桂圆产区也陆续进入投产期,正是多种因素叠加,今年泸州迎来了桂圆大丰收。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李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