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咨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龙眼
外形圆滚,皮青褐色。
龙眼,外形圆滚,皮青褐色。去皮则剔透晶莹偏浆白,隐约可见肉里红黑色果核,极似眼珠,故得名“龙眼”。因龙眼成熟于桂花飘香时节,又称桂圆。
合浦地处亚热带,三面临海,雨水充沛,适合龙眼树生长。早在一千多年前,合浦龙眼就因苏东坡的一首《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枝》而名扬天下。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乡人种下龙眼树,一般都疏于打理。那时候吃的龙眼,都是原生老树龙眼,核大肉薄,肉核相连甚紧。剥开龙眼皮,果肉晶莹,薄薄的一层裹在暗红色的果核上。
塞进嘴里,须用上下唇噙住整个龙眼,牙齿咬入龙眼肉中,然后用舌头慢慢推动龙眼,绕转一圈,才能将龙眼肉与果核剥离。合浦当地人不说“吃”龙眼,而说“lên”(音)龙眼。一个“lên”,很形象地描述了吃龙眼这一动作过程,只可惜在汉语里找不到对应的词。
每年七八月间,正是廉州龙眼成熟的时节,满树累垂成串的龙眼甚是诱人。不过,这些老树的树龄大都已数十年甚至上百年,高大婆娑到有三四层楼那么高,要将龙眼从树上摘下来并非易事。
果树为祖上所传,为几家叔爷伯公共有,一般都是几家人约好时间,老少齐出动聚在树下摘龙眼,场面可谓壮观。再看使用的装备,有长竹梯、绳索、特制竹竿、大小箩筐……应有尽有。
即使是长竹竿工具,也各不相同。比如,一种是在长竹竿的顶部装把钩刀。摘龙眼时,高举长长的竹竿钩住龙眼枝往回拉,再用力往下一拽,直接干脆利落地将枝钩断。
能使用这种工具的,都是有力气和经验的人。带着整串龙眼的枝梢掉下来时,下面要有人用手或箩筐接住,以防龙眼摔满地。递筐接龙眼,要有默契和眼色,也是一门技术活。
还有一种简便实用的工具,将竹子顶端剖开两三寸,用木片或小段树枝把剖面撑开呈“V”字形。摘龙眼时将开口处叉住龙眼枝,旋转将枝扭断,整枝龙眼便夹在“V”字的尖叉中,不至于掉下来。
摘老树龙眼真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难怪老人们都说“落龙眼”呢。
“落龙眼”是大人的事,小孩子更喜欢的是爬到树上,倚在粗壮一些的树枝上,一手扯着枝梢,一手摘下龙眼往嘴里塞,然后将果皮果核噗噗地往下吐,很是神气。
在大人的眼皮底下光明正大地爬树,而不用担心招来训斥,估计这样的机会一年也就这么一次,所以孩子们都敞开了疯玩。
如今乡下种的都是嫁接的良种龙眼,树形不高,伸手就可摘到。良种龙眼果大肉厚核小,去掉皮后轻轻一咬,龙眼肉便与果核分离开了,根本不须劳烦舌头。
每次回乡下,老屋前那棵曾经带来许多美好回忆的老龙眼树依旧枝繁叶茂,满树龙眼,却无人问津。父亲说,现在的人都嫌麻烦,没人爱“lên”老龙眼了。
作
者
简
介
王丽玲,笔名雅妮,教师,广西北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描摹市井草根的烟火生活。诗歌、散文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及网络。
.
.
.
END
往期回顾
留住乡愁
乡村秋后
留住乡愁
毛栗熟了
留住乡愁
收稻谷
留住乡愁
大野之秋
留住乡愁
猪胰子
光明日报留住乡愁工作室出品
生态视角人文关怀
以情暖人以文抒忆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