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暑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节将至你做 [复制链接]

1#


  古谚有云:“小暑大暑,有米懒煮”。今日是夏天第5个节气小暑,意味着人们正式进入炎热的长夏作息模式。而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也将在小暑期间7月12日开始,滚烫的夏天正式来袭。


  “三伏天灸,冬病夏治。”在盛夏来临之际,有不少“天灸粉丝”在上周日初伏提前时便已早早贴药,为补养阳气打好底子。据了解,虽然首次贴药时间为周日,医院针灸科、儿科今年天灸贴药的人气。据悉,医院针灸科便接待了多名天灸贴药的市民。

医院针灸科

“以热制热”,天灸贴药可补养阳气


  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钟伟泉指出,进入小暑,炎热加码,“以热制热”的三伏天灸以良好的疗效和口碑相传受到越来越多的市民欢迎和追捧。“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宜顺时而养,护养阳气。”


  据悉,三伏天前后,人体毛孔疏松,经络气血流通,若在经络、腧穴上贴敷温经散寒的药物,则有助于加快吸收利用,可起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功效。“夏季补充充足阳气,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风寒所致冬季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颈椎病、肩周炎等。”


  70多岁的何伯患腰椎疼痛和咳喘多年,前医院针灸科开始接受天灸治疗。每年三伏、三九天他都坚持贴药,“虽然天灸不能完全根治这些疾病,但是自贴药以来身体状况确实改善不少,身体的抵抗力也增强了。”辨明何伯体质后,覃彪民副主任中医师为其敷贴定喘、肺俞、天突等穴位,以宣肺降气化痰,治哮喘。


  钟伟泉指出,天灸对于一般的慢性病,坚持三年以上有效率可达到80%左右,能有效缓解某些疾病的症状,或者减少其发作,特别对体质弱、亚健康人群而言效果特别好。

天灸时间表

初伏前加强

初伏

中伏

中伏加强

末伏

日期

7月2日

7月12日

7月22日

8月1日

8月11日


  不过钟伟泉也提醒,年龄方面,小孩最好1岁以后再贴,孕妇、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感冒发烧以及对天灸药物、胶布过敏者不宜贴药。其余各年龄段的人群贴药都没有太大问题,即使是70、80岁的老人家都可以。一般小孩贴药15~30分钟为宜,成年人贴药30~60分钟。


  如果错过了首次贴药,可以从初伏开始,但往后几次最好坚持按照上述时间表进行。(1)针灸科:、、 (2)儿科:

小暑养生四注意


  此外,小暑时节养生方面,钟伟泉建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过度出汗。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耗损汗液过多易伤心之阴阳,因此应避免大汗淋漓。户外活动、体力劳动者及室外工作者注意防中暑,可适当饮用淡盐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也可常喝绿豆汤、冬瓜水等消暑汤品。


  2.避免过度贪凉。暑热外蒸,许多市民喜欢整天待在低温的空调房内,或爱吃冰镇西瓜、雪糕、饮料等降温消暑,其实这样容易引起感冒及各种胃肠疾病。建议夏季降温有度,少食寒凉之物。


  3.饮食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油腻之品,多吃些解暑健脾的食物,如:(1)绿豆百合粥,有清热解*、利水消肿、消暑止渴、降胆固醇、清心安神和止咳的功效;(2)清心解暑茶,取鲜竹叶心、莲子心、麦冬、鲜佩兰各6克,煎水代茶凉饮,有解暑、健脾胃、助消化之功效。也可吃点番茄、草莓、葡萄、山楂、猕猴桃等酸味瓜果,既能生津止渴、健脾消食、增进食欲、还能敛汗止泻祛湿。


  4.注意养心。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患者在夏天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另外,要注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气弱脉弱的人可喝点生脉饮,或麦冬5克、西洋参3克、桂圆肉3~5克泡水喝。

(叶惠欣/整理,部分图片来源佛山新闻网)

专家简介:钟伟泉


  主任中医师,中华中医学会外治分会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耳穴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委员。

  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一直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擅长以整体治疗为原则,运用中药与针灸相结合治疗,内外兼治,治疗呼吸道与消化系统疾病,配合耳针治疗亚健康状态引起的各种不适如失眠,神经衰弱,疲劳,月经不调,运用火针、放血、浮针等手段治疗多种痛症、疑难杂病及中药调理身体。撰写论文10多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主持和参与省市级课题8项。


  开诊时间:周1、3、4、5全天,2下午


  开诊地点:2号楼四楼第2诊室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推进广东佛山再创新局”:点击“阅读原文”有相关精彩H5。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