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清铭福建莆田故乡的龙眼 [复制链接]

1#

荔枝以唐代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句声名远扬,让世人熟知荔枝。龙眼虽被誉为“龙目”,但知名度远远逊色于荔枝。荔枝摘过,龙眼始熟,龙眼还有个别称是“荔奴”,从别称也可以看出龙眼的地位。

宋代有个诗人王十朋写了一首诗,“绝品轻红扫地无,纷纷万木以龙呼。实如益智本非药,味比荔枝真是奴”。益智本是一种中药,后来也成为龙眼的别称,王十朋肯定了龙眼的医用价值,但说龙眼的味道与荔枝相比,只能算是“奴”。

世人扬荔枝抑龙眼,连美食家、大文豪苏轼都看不下去了,他提笔写道:“闽越人高荔子而下龙眼。吾为评之:荔子如食蝤蛑大蟹,斫雪流膏,一啖可饱;龙眼如食彭越石蟹,嚼啮久之,了无所得。然酒阑口爽,餍饱之余,则咂啄之味,石蟹有时胜蝤蛑也。”苏轼不愧是美食家,说美食时用的比喻也是美食。蛑蝤大蟹就是大的梭子蟹,梭子蟹一吃可饱,他说龙眼好像是彭越那一带的石蟹,酒酣饭饱之后吃几颗,口感有时超过荔枝。不过苏轼也指出龙眼咀嚼久了,淡而无味。

龙眼亦称“桂圆”或“桂元”。《兴化府志》记载:宋徽宗的皇后玉体欠安,御医束手无策,刚好兴化进贡的龙眼运到京城,皇后品尝,舌头生津,食欲大振,最后不治而愈,宋徽宗龙颜大悦,赐予“桂元”美名。

每到农历八月收获季节,莆仙龙眼果农尽情饕餮龙眼鲜果,为了贮藏,他们把龙眼焙*眼干。莆仙人结婚时,门前要挂一个贴红纸的袋子,里面装枣子、花生、桂圆,寓意“早生贵子”。冬天,莆仙人把兴化桂圆干当做御寒的珍品,妇女坐月子,非食桂圆干不可。

最有意味的是,莆仙人把最大最圆规格最高的极品龙眼称为“大三元”。三元,有两种意思,一种是“连中三元”,就是科举考生在乡试、会试和殿试中,都考了第一名,即解元、会元和状元;还有一种,是南宋时兴化府的兴化县(后分别拆入莆田、仙游两县)百里七年三状元,萧国梁、郑侨和*定连续三届科考考中状元,此“三元”为连中三个状元之意。龙眼称为“大三元”,可见其品质优良。(摘自:湄洲日报)

推广:莆田肉厚、脆的“松风本”品种莆田龙眼熟了!买当天现摘的精品龙眼,找“莆田的味道”,更多莆田地道特产,欢迎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